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单选题

  1. 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和科学的态度是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 中共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重要性的会议是 遵义会议(1935)
  3. 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 毛泽东
  4. 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5. 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命题的文献是 《论新阶段》(1938,六届六中全会)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 毛泽东思想
  8.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9. 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于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10.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1. 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的时期是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
  12.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3. 中国共产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会议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
  14. 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是在党的 十二大(1982)
  15. 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标志是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发表的重要讲话
  16. “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被正式使用是在党的 十五大
  17.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党的 十五大
  18.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范畴的是 邓小平   ★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 邓小平理论
  20.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21.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党的 十六大
  2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党的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23. 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党的 十八大
  24. 首先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的是 毛泽东
  25.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界定的文章是 《改造我们的学习》
  26.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在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
  27. 首先提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是 邓小平
  28. “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提出时间是 1992年(南方谈话)
  29. 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30.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明确地规定为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1.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最核心的内容是 实事求是
  32. 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33. 党的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是 理论联系实际
  34. 党的思想路线验证的条件和目的是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实事求是
  36.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7. 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是 中国封建势力
  38. 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指的是 帝国主义侵略
  39. 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40.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 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2. 在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的是 青年学生
  43. 1921年7月,中共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 共产主义
  44. 中国共产党形成工农联盟的思想是在 中共四大
  45. 土地革命前中期,党的主要领导人所犯的错误是 “左”倾机会主义(1927-1935三次左倾)
  46.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科学理论体系的论著是 《新民主主义论》
  47. 毛泽东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会议是 晋绥干部会议(1948)
  48. 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分清敌友问题
  49. 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 工人阶级
  50. 中国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农民阶级
  51.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无产阶级领导
  5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资产阶级革命
  5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54. 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 共产主义思想
  55. “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 土地革命
  56. 毛泽东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论著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7. 中国社会阶级状况决定了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农民阶级
  58. 革命统一战线中最根本的问题是 领导权问题
  59.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是 新民主主义社会
  60.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过渡性质的社会
  61.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社会主义体系
  62. 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作的讲话是 《不要四面出击》
  63. 1956年,毛泽东深刻论述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些列重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是 《论十大关系》
  64.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 五种经济成分
  65.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66.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 国营经济
  67. 党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在 1953年
  68. 1954年9月,把过渡时期总路线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并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9.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0.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71. 过渡时期总路线体现了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72. 1955年,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提出了 “先集体化,后机械化”的观点
  73. 搞好农业合作化的关键是 党的领导
  74. 我国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遵循的原则是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75.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逐步实现的,其中的第一步是 互助组;第二步是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步是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四步是人民公社
  76.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的方针是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77. 我国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成立的是 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
  78.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办法是 和平赎买
  79.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 公私合营
  80. 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的赎买政策是 实行定息制
  81.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 全行业公私合营
  82.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对资产阶级 和平赎买的设想
  83.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时间是 1956年
  84. 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是在党的 十三大
  85.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86.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发展生产力
  87. 社会主义改革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第二次结合”的含义是 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88.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89.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 非对抗性的矛盾
  90.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是 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91. 毛泽东认为,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是 非对抗性矛盾(利益一致)
  92. 毛泽东认为,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在政治上属于 人民内部矛盾
  93. 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属于 人民内部矛盾
  94. 人民内部矛盾属于 分清是非的问题
  95. 毛泽东认为,对于人民内部矛盾应采用的处理办法是 民主
  96. 毛泽东认为,针对不同问题,应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其中,民主的方法包括 讨论、批评、说服教育
  97. 毛泽东认为,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采取的方针是 “团结——批评——团结”
  98. 毛泽东认为,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采取的方针是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99. 毛泽东认为,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 民主集中制原则
  100. 毛泽东认为,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要坚持 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01. 毛泽东认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02. 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中最重要的是 党的建设
  103.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其中最主要的是 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和统筹兼顾的方针
  104.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105. 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主体是 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
  106. 毛泽东主张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其中“一改”指的是 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107.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民主集中制
  108. 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 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109. 民主革命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0.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 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阶段
  1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的是 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
  1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14.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是 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
  115. 邓小平指出:“现在虽然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是事实上不够格。”“不够格”指的是 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社会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不成熟不完善
  11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决定因素是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117. 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8. 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9. 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行动纲领和总揽全局的根本方针是 党的基本路线
  120. 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2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22. 十七大报告指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 党的基本路线
  123. 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兴国之要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2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立国之本是 四项基本原则
  125.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 经济建设
  126.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 强国之路
  127. 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是 四项基本原则
  128. 我们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是 改革开放
  129. 社会主义建设中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30. 社会主义的本质指的是 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根本属性
  131. 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的主要标志是 社会主义本质
  132. 在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发展生产力
  13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34. 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是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
  135.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36.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根本任务)是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3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根本宗旨是 为人民服务
  13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是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139. 社会历史发展最主要的推动者是 人民
  140.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 共同富裕
  141.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共同富裕
  142.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 共同富裕
  143. 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周年时要 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144.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包括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14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46.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人民幸福
  147.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指的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48.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指的是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49. 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 改革开放
  150.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改革开放
  151.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自我完善和发展
  152. 中国现阶段改革是 对存在着严重弊端的旧体制进行全面深刻的变革
  153. 现阶段我国的改革是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5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55. 现阶段我国最大的实际是 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56.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发展
  157.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改革
  15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要靠 发展
  159.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密不可分。其中发展是 目的
  160.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密不可分。其中稳定是 前提
  161.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62. 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是在 2001年
  163.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 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164. 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早期,被邓小平认为发挥了“窗口”示范作用的是 经济特区
  165. 经济特区“特”的含义是 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166.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中最富有实践效应的重要内容是建立 经济特区
  167.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168. 全面提高开放性经济水平,建立开放性经济体系的特点是 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
  169. 目前我国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
  17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71. 现阶段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决定因素是 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72.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173.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属于 公有制经济
  174. 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 国有经济
  175. 个体经济属于 非公有制经济
  17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所有制的核心是 产权
  177.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 经济体制改革
  17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18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81. 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决定条件是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82. 国有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 属于按劳分配
  183. 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共同富裕
  184.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85.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 人民当家作主
  186.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人民当家作主
  187.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 依法治国
  188. 我国的国体是 人民民主专政
  189. 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0. 我国的政体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1.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9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3. 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途径是 村民委员会的建设
  195. 十五大指出,党和国家基本的治国方略是 依法治国
  19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 依法治国
  197.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19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 党的领导
  199. 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是 人民
  200.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主题是 科学发展
  20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动力是 改革创新
  2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06.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改革创新
  207.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 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
  208.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 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209. 社会主义思想到底建设要解决的问题是 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21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问题是 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2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思想道德建设
  21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为人民服务
  213.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集体主义
  214.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诚实守信
  215.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要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216. 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的会议是党的 十六大
  217. 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保障和改善民生
  218.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着力解决好 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19.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20. 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文献中,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要建设 生态文明
  221. 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是在党的 十八大
  222.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核心是 提高资源利用率
  223.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 秉持的首要态度
  224.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 承担的重要责任
  225.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 遵循的基本原则
  226.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基本国策
  227. 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 要把 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228. 中国第一大岛是 台湾
  229.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 中国的内政问题
  230. 中葡两国于1986年开始了澳门问题的正式谈判
  231. 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 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232. 特别行政区中将来可以保留自己军队的是 台湾
  233. 首次用“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提法的文件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234. 1985年3月,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基本国策的会议是 全国人大六届三次会议
  235.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一个中国
  236. 被邓小平称赞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37. 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1999年12月20日
  238. 1988年1月,在蒋经国去世后继任为台湾当局领导人的是 李登辉
  239. 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40. 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的时间是 1987年
  241. 新时期两岸关系的主题是 和平发展
  242. 2005年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对台工作的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其中,强调和平统一工作要体现 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243. 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发表了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244. 2013年6月,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 四点意见
  245. 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是在 20世纪70年代
  246.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 邓小平
  247.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意味着 这两个问题都没有解决
  248.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表现为 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
  249. 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 美国
  250. 世界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 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
  251.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是 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
  252.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 两极格局的终结
  253. 当前主导经济全球化的是 西方发达国家
  254.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 是机遇也是挑战
  255. 经济全球化 加剧了国际竞争
  256.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 发展中国家在扩大开放时应循序渐进,注意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57.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是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58. 最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周恩来
  259. 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60.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第一位的应是 国家主权和安全
  261. 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6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只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263. 我国应恪守的外交政策宗旨是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64. 新安全观的核心是 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265. 我国的领导阶级是 工人阶级
  266.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心的社会阶层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67. 在新的历史实际,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 党的领导问题
  268. 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 民族平等
  269. 我国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是 现代化
  270. 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 民族团结
  271.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由 党的性质决定的
  272.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国人民的选择
  273. 党的领导主要是 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274. 中国共产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
  275.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 改善党的领导
  27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77.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78. 党的纯洁性体现在党的 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各个方面
  27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中点是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8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81.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282.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 公私合营
  283.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84.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85. 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转折点是 五四运动
  286. 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中共二大
  287.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签过,关键是要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288. 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是 周恩来
  289. “一国两制”构思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 台湾问题
  290. 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动力是 新科技革命
  29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 国家主权平等
  29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是 加强党的集成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关键是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293.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爱国主义
  294. 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反分裂国家法》
  295. 20世纪60年代,世界形势所处的状态是 冷战共处
  296. 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各民族共同繁荣
  297. 我国整个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点是发展 对外经济关系
  298.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紧紧抓住的主线是 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29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人”是指具体的、现实的人/ 广大人民群众 / 作为个体的人 
  300. 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中共七大

隐藏内容
本内容登录后免费查看
建议开通SVIP超级会员更划算,全站所有资源永久免费下载(正版自考网课除外)
1. 本站所有网课课程资料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站长!
2.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助力考生上岸!
3. 如果你想分享自己的自考经验或案例,可在后台编辑,经审核后发布在“文件夹”,有下载币奖励哦!
4. 本站提供的课程资源,可能含有水印,介意者请勿下载!
5.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失效或广告,请联系管理员处理!
6. 本站资源售价只是赞助,收取费用仅维持本站的日常运营所需!
7.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